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不可以投资(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不可以投资什么)
日期:2023年04月24日 11:52 浏览量:1
国内尾气处理催化剂龙头企业之一的中自科技(688737.SH),上演了一出“光速打脸”的戏码。
半个月前,其刚刚宣布,拟以约10.03亿元,投资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为主的新项目,并表示该项目“有助于大幅增强公司竞争力”,且公司“在新业务的人才储备、技术研发、 市场拓展、土地和资金安排等方面已经提前布局和筹划”。
然而,4月7日,随着上交所的一纸《问询函》,中自科技又突然取消了相关议案,给出的理由则是“投资规模较大,将对公司未来的运营资金造成较大的压力”。
如此短的时间内,“具备资金实力”变成了“资金压力较大”,并导致十亿级新项目“胎死腹中”,引来了不少投资者的质疑。
南都记者则注意到,如此“朝令夕改”、“自相矛盾”的行为背后,是中自科技逐年下滑的业绩和与日俱增的转型破局需求。
1 决策“朝令夕改”,说法前后矛盾
2023年3月23日,中自科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一份《关于开展新业务的议案》,拟投资上马“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项目”。
根据具体描述可知,该“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具体是指“碳纤维”。
凭借轻量化、高强度等核心优势,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伏、半导体、机械、汽车、化工等众多领域,前景十分广阔。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均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支持政策,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均将碳基新材料列为重点支持对象。
市场拉动加上政策助推,我国碳纤维需求总量从2012年的1.1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6.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18%。
基于此,中自科技拟以不超过10.03亿元(6亿元为银行借款,其余为自有资金),投资建设年产预浸料100万平米、航空复合材料80吨和航空复材零部件装配1万件的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项目,预计2023年6月开工,2025年6月试生产。
公告同时从人才、技术、市场、土地、资金五个方面强调了此次投资的可行性。
尤其是资金方面,虽然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中自科技账面货币资金为4.58亿元,仅略高于拟投入自有资金。但公告多处表示“具备投资本项目所需的资金实力”、“公司重视营运资金管理,本次投资事项不会影响目前主营业务的正常运转”,并给出了三点理由:
其一,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1.00%,偿债能力良好;其二,相同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综合授信21.2亿元,银行信贷授信额度资金充足;其三,本项目贷款已与上述银行达成合作意向。
中自科技同时强调,自己已与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就项目投资和土地购买达成合作意向,用地面积约175亩,且引入了航空工业资深专家团队,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较强的客户粘性。
如此看来,似乎万事俱备,只欠开工。
不过,仅约两周后,在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中自科技突然宣布取消了上述投资,理由是“新项目将导致公司银行借款总额、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进而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和还本付息的压力”、“将对公司未来的运营资金造成较大的压力”。
对于如此前后矛盾的说法,遭到了不少投资者质疑,甚至有人直言“肯定有问题”,亦有投资者认为,“一个重大的项目说上就上,说下就下?感觉没有这样简单”……
2 上市后业绩变脸,高管减持、离职
令投资者糟心的事情不止于此,自2021年上市以来,中自科技的业绩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甚至称得上“变脸”。
《招股书》显示,乘着2019年重型天然气车国六标准实行的东风,2018年至2020年,中自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10.01亿元、25.77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0.66亿元、0.72亿元、2.29亿元,双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1年,其业绩却突然大跌,全年实现营收9.62亿元,同比腰斩,扣非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亏损0.17亿元。究其原因,在于抢装冲量透支需求、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双重因素影响下,公司天然气车产品线营收暴跌80%,拉低了整体数据。
另据《业绩快报》显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芯片结构性短缺、油气价格高企等一系列状况冲击,2022年我国商用车市场整体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全年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31.90%和31.20%,其中重卡销量同比降幅更是达到51.84%,进而导致中自科技全年营业收入继续下滑53.41%,至4.4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则扩大至1.29亿元。
业绩承压之下,公司股价未能独善其身,遭遇“双杀”。
截至2023年4月7日收盘,中自科技股价为40.81元/股,虽然较去年9月不到30元/股的价格,已然上涨了不少,但与70.9元/股的发行价相比,依然处于破发状态。
中自科技股价走势
如此背景下,2023年2月7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凤因个人资金需求,减持了0.0279%所持股份;4月8日,公司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胡淑梅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司实控人陈启章及一致行动人等所持股份则还未满3年承诺锁定期,短期内不存在股份大幅减持的风险。
3 拓路转型迫在眉睫,研发投入保持增长
从第二部分可以看到,下游天然气、燃油汽车市场的冷暖,对中自科技业绩表现影响很大。
实际上,处于尾气处理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同样受到了冲击。
2022年,艾可蓝(300816.SZ)扣非净利润预计由盈利0.35亿元,转为亏损0.55亿元至0.29亿元;凯龙高科(300912.SZ)预计亏损从2021年的1.58亿元,扩大至2.52亿元至3.08亿元。
为了摆脱这一局面,除了继续优化既有业务外,中自科技正在尝试两条新路径。
一方面,由商用车向乘用车领域延伸开拓。
成立于2005年的中自科技,起家于摩托车尾气催化剂,是铃木、雅马哈等知名摩托品牌的供应商,此后,公司重心逐步向重型商用车(如重卡,天然气、柴油为主)发展,近年来,则逐步开拓了长安汽车等乘用车(汽油为主)客户。
到2021年,公司天然气车产品营收占比为43%、柴油车为23%、汽油车为16%、摩托车为11%。
只不过,传统乘用车的发展瓶颈同样已经到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但其中,商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1.9%、31.2%。
图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至于乘用车,增长主要由新能源汽车贡献而来,传统乘用车中,除B级燃油车外,其余类别销量均在萎缩。
因此,中自科技想要在此市场分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投资开展全新业务。
除了此次“昙花一现”的碳纤维新项目,早在2022年4月28日,中自科技便公告称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投资设立浙江中自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的方式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 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
同年7月28日,公司再度公告表示,将投资6亿元打造“中自碳谷产业基地”,开展贵金属稀土催化剂、工业催化剂产业化、高端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项目。
2023年3月6日,中自科技在接受调研时曾介绍,公司钠离子电池正处于小试阶段,中试线还在建设中;氢燃料电池用铂碳催化剂公斤级制备线已经建成并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且根据测试和送样反馈,公司研发的Pt/C 催化剂整体性能与国内头部企业同系列产品性能相当。
在4月7日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中自科技表示“碳谷产业基地”已于2023年3月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进度符合预期,“固态电池”项目受疫情反复及高温限电影响进度有所延迟,预计将在2023年6月底前进行试产。
而为了突围转型,在业绩大跌的情况下,中自科技始终保持了研发费用投入的增长,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为0.35亿元、0.69亿元、0.81亿元、0.61亿元。
当然,中自科技的表述是否准确,这些项目具体进度到底如何,或许还要等到年报发布,甚至产品问世后,才能最终确定。
采写:南都记者 缪凌云
推荐阅读
-
当前热门虚拟货币(十大虚拟加密货币排名)
2023-04-24
另据《业绩快报》显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芯片结构性短缺、油气价格高企等一系列状况冲击,2022年我国商用车市场整...
-
虚拟货币游戏点币(跳跳币怎么获得)
2023-04-24
另据《业绩快报》显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芯片结构性短缺、油气价格高企等一系列状况冲击,2022年我国商用车市场整...
-
虚拟币被平台下架怎么办(虚拟币被平台下架怎么办啊)
2023-04-24
另据《业绩快报》显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芯片结构性短缺、油气价格高企等一系列状况冲击,2022年我国商用车市场整...
-
虚拟币平台会跑路吗(虚拟币平台圈钱跑路)
2023-04-24
另据《业绩快报》显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芯片结构性短缺、油气价格高企等一系列状况冲击,2022年我国商用车市场整...
-
虚拟币平台搬砖软件 虚拟币平台搬砖软件下载
2023-04-24
另据《业绩快报》显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芯片结构性短缺、油气价格高企等一系列状况冲击,2022年我国商用车市场整...
-
虚拟币平台跑路警察管吗 虚拟币平台跑路了犯法吗
2023-04-24
另据《业绩快报》显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芯片结构性短缺、油气价格高企等一系列状况冲击,2022年我国商用车市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