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色交易所(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碳排放强度下降344%,风光水等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日期:2023年05月04日 15:09 浏览量: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卢欣怡 北京报道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9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黄润秋介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建立和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我国还制修订了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将制度体系越织越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去年10月,我国作为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国在云南昆明举办了COP15第一阶段会议,设立生物多样性基金并通过了《昆明宣言》。
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十八大以来,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全面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面临的矛盾问题变得层次更深、难度更大、范围更广。
黄润秋用三大变化概括了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空气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去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历史性地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去年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较2015年增长6.3个百分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二是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这十年,全国地表水I—III类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是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基础性变化。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了全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详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效遏制了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
这十年,我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黄润秋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我国制修订了生物安全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首创设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将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监管力度达到最大值。
据了解,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下,一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安全屏障得以有效巩固。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现创新发展,组织5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引导各地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能源是主战场。当前,我国能源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和低碳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曾表示,需培育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强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布局,推动现有业态和模式以及技术产品的创新,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这十年,我国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黄润秋指出,十年来,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8.5%下降到去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了6.9个百分点,达到了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了2.1倍,突破了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认为,面向未来,增强能源安全支撑保障能力,提升能源产品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做优做强能源产业,积极打造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消费体系。
黄润秋表明,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量有2/3来自于清洁能源,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从50万台减少到现在的10万台,少烧了6000万吨以上散煤,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黄润秋指出,这十年,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达到了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吨重量箱。建立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体系,有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并大力推进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有6.3亿吨粗钢产能正在或已完成改造。
此外,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扩张,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黄润秋表示,“十年来,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是全球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的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的二氧化碳。”
交通运输结构也是重要调整方向。黄润秋表示,“我们淘汰老旧和高排放机动车辆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达到352万辆,位居全球第一。机动车油品质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强度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85.59亿元
今年,全球多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极端天气困扰。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NDC),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全面绿色转型的轨道。
碳市场是连接绿色金融与“双碳”的纽带,是通过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今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明确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
2011年,我国开始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方试点十年后,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一上线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黄润秋透露,“截至昨天(9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59亿元,通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7月时值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之际,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李高透露,未来我国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碳汇能力的提升是碳达峰后保障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也是继续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这十年,我国在提高碳汇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方面持续发力。
黄润秋提到,“十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消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此外,我国发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农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将全面落实已经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润秋说。
“CCER的‘重启’,会对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再利用等有利于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调整的行业带来直接利好,会引导社会投资向这些行业领域倾斜,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此前,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透露,北京绿色交易所已于去年启动了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两个系统建设进展顺利,相关工作已接近尾声。同期,北京绿色交易所也正在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与交易、结算相关的制度文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推荐阅读
-
芯片软件题材股票有哪些(芯片 软件)
2023-05-04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
-
用友 portal(用友网络)
2023-05-04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
-
金店加工黄金吗(金店加工黄金首饰)
2023-05-04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
-
动力煤809期货(动力煤2109期货社区讨论)
2023-05-04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
-
海蜇怎么做(海蜇怎么做好吃又简单方便)
2023-05-04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
-
用友软件索引被破坏(用友软件索引被破坏怎么办)
2023-05-04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