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象珠宝黄金首饰(金象珠宝项链价格)
日期:2023年04月24日 09:36 浏览量:1
自《中国收藏》2002年7月号刊载愚文《古泉长河中的“鎏金”岁月》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小反响,这是一件好事。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从读者来信以及后来《中国收藏》刊发的读者作品中,发现有些钱币爱好者,至今对“鎏金”钱的辨认,还未能把握准确,这是愚未曾想到的,亦非《鎏金》原文之初衷。我想,有必要撰此薄文,再就表金类古钱的基本辨识,专事谈谈自己的看法,真切地希望大家能对这类钱币的收藏引起重视。
表金工艺的划分
1.鎏(镏)金工艺:用金子装饰器物的一种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用刷子涂在器物的表面,晾干后,用炭火烘烤,再用玛瑙轧光,全部工序一般需要重复三次。
2.蘸金工艺:把物体在已溶解在水银(汞)或三水(一份浓硝酸和三份浓盐酸的混合物)中的金液里,蘸一下就拿出来。这是最简捷的一种表金方法。
3.泥金工艺:把用金属粉末制成的颜料涂饰在器物的表面。
4.镀金工艺: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金子附着到金属或别的物体表面上,形成一层薄金。
5.贴金工艺:在器物上贴上金箔。
6.包金工艺:用薄金叶包在金属器物的外面。
本文所述的表金类古钱,是因镀金、贴金、包金钱币的实物极难见到,故多泛指鎏金、蘸金、泥金的工艺。
中国的一些手工艺发展,似乎是一个由盛变衰、由精到粗、由有到无的逐渐演变过程。特别是一些浪费资源、财力、人力、时间的手工工艺(如鎏金工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地被一些更省时、省力的工艺(如蘸金工艺)取而代之。
王莽时期不切实际的“错金”工艺(在器物上用金属丝镶嵌出花纹或文字),据说今已失传。
当然,如今的电动机械工艺,或许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一些手工制作,有不少古代就已失传的工艺制作技术,也相继被发掘和恢复。如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的烧制成功等。
中国钱币博物馆,也于1993年重铸了一枚直径140毫米,厚7.5毫米的“太平天国背圣宝”黄铜鎏(镏)金大钱,其工艺之精湛,金层之耀眼,不言而喻。此钱,恐是任何一枚再精致的鎏金古钱也难以比拟。
金与铜的区别
1.金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金是储量相当少的贵重金属,呈金黄色。它的原子量为196.96,密度为19.3克/立方厘米,熔点1063℃。金的硬度低,质地软,其延展性和可塑性非常好。
金的化学稳定性相当高,只溶于汞和三水;耐高温、抗腐蚀,在空气和水中不起任何变化。具有极强的抗变色能力。所以常被用在装饰工艺中。
2.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铜(一般指红铜)是粉红色的金属。在空气和水中不太稳定,受潮湿、二氧化碳及硫气体的影响,易生氧化膜、硫化物和碱式碳酸铜。密度8.9克/立方厘米,熔点1080℃。
青铜:铜、锡、铅等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各朝代古钱的金属成分不尽相同。齐刀的成分为:铜69.17、锡10.03、铅16.2;唐开元:铜61.02、锡7.08、铅29.43;宋元:铜74.42、锡1.49、铅11;顺治钱金属含量为:铜65.75、锌24.15、锡0.10;乾隆钱的金属含量为:铜56.81、锌35.19、锡0.03。
白铜:铜和镍的合金。颜色银白。
黄铜:铜和锌的合金。黄色。
3.金与铜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更会导致表金类古钱的金层很容易脱落。金的比重要比铜的比重高出一倍多,采用化学手段对古钱实施的表金法,并不能真正使金、铜二层永远地咬合成统一的一体,所以,只有极少数或未行用的表金钱币能够保留全品相至今。
不仅如此,笔者见过几尊鎏金的铜佛像,这些厚重、敦实的信仰物品,从不会有像“鎏金”古钱那样地行用、流通、磨损,然而铜像的表面鎏金层,依然是残金余鎏,斑驳陆离。
从彩图版的《中国通史》中所能见到的一些铜器鎏金者,多半仍然是金少铜多,相间辉映历史的沧桑变迁尽在其中。
表金类古钱的辨识
1.金钱与表金钱的区别
鉴于金的属性所致,战国时期的楚国郢爰金版、汉代金饼、金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金钱、宋朝淳化元宝佛像金钱等,这些金钱含金量多在95%左右,只因各朝代铸造金钱的其他金属含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色,除此之外,它们至今仍金光夺目,层色如新。
中国历代的表金类古钱币,是稍逊于古代金银货币的又一特殊品种。这类古钱,备受历代泉藏家所重视,而其历史行用之属性及辨识方法,却少有论著者,故至今仍有难解其谜之处,这也更加深了表金钱的神秘感和研究性。
有泉友载文称:“对‘鎏金’钱做试验,即用一枚纯金戒指和一枚‘鎏金’钱各在同一鹅卵石上划一下,然后再用竹签蘸一点硝酸,分别点在戒指与‘鎏金’钱的划处,便立见分晓。如是金,鹅卵石上的金色不变;如是铜,鹅卵石上的划处会显出铜绿一片,几分钟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一试验方法无可非议。只是金钱与“鎏金”存在着质的区别。试验者借用金戒指,恰恰替代了古金钱之含金量。而古代鎏(或蘸)表金钱币表面的金,是太微不足道的几粒金元素,犹如股股霞光点缀,可望而摸不着。这种表层的金色,也只能是肉眼(有的只是勉强)能够看得出来而已。笔者曾见到一枚“鎏金”天策府宝铜钱,纵然是选用该钱表面表金多的地方在试金石上一划,所划之迹仍是铜而非金。因为它的表面只有一点即过、一带即失、一擦即逝的“几粒”金“分子”而已。能划出金色者,那是含金的金钱,或包金、贴金表层厚的钱币。
笔者在枣阳市金银首饰厂(金兰集团),做过光谱试验,把薄表金类金光迷离的古钱币,放在电子扫描镜下,同样测不出金象来。这种专为测定金、银含量的透视镜,对表面鎏蘸金残迹的铜质钱币,不起作用。因为它们金的“成色”太微妙,有千分之几或者更少。
我们别只是把书面上的所谓“鎏金”工艺(最少三道工序)概念,熟记于心,照本索钱,这样,固然难求“标准”“鎏金”钱。历经沧桑、饱受风霜雪雨而行用至终的古代钱币,“鎏金”者能保留几片“洒”金残迹已经很不错了。太苛求品相完好的表金钱,能有几遇?
2.历代各种表金钱辨识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海贝,这些易品交换的中介物,具备了价值标准和行用支付的货币职能。到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用金、银、铜及铜包金而制造的金属贝。其中,铜包金的贝币,几千年来古金已熟旧,却少有锈色。因为这种工艺是用薄金叶包在铜芯的外面,这再薄的金叶,也要比表面只剩几许金云的鎏、蘸金残留厚得多。若用这包金贝作划、验,定然会“金光满道”。所以,这包金贝与后来的表金钱,也有质的不同。
书面上的“鎏金”字样并不是“精美无比金层满身”的代名词。在实际的收藏活动中,这种所谓的“鎏金”钱,到底何种才称职,不可妄断。因为绝大多数表层有块状金黄的钱币,根本不是用“三道”工艺所操作,重复三次的“鎏金”工艺,仅做出如此模样?
只把全品相的金层者称为“鎏金”,而只剩少许的金残迹的古钱,就不算表金钱,显然不公平。
前《鎏金》文隋五铢泥金钱(图1),从照片上看似金鎏满身,无缝可“袭”,实际上,用60倍筒式放大镜,仍能清楚地看到该钱体实物表层有不同程度脱金现象。虽然极难得的是这一枚钱的表金较厚,能看出层次来,虽然它当时的制作工艺也相当精致。
由于照片是摄影作品,再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恐也赶不上真钱实物的清晰度。金属的反光(特别是下文的清钱)极强,再加上摄影时的太阳光,致使图2的唐代开元通宝表金钱也是通体耀眼。实际上它也只是一枚表金几乎脱落殆尽的品相极差的钱币。品相上好的“鎏金”开元,在西安曾以400元价格成交。
从淳化元宝金钱及不少表金钱币中,发现北宋的黄金色彩比较暗淡。孙仲江先生的《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载一大观通宝折三铁钱铜样,从照片上基本看不出金色来。愚文图3的元丰通宝、图4宣和样钱的“鎏金”品相,极难得见。手头还有两枚熙宁小平表金钱的出土品,其表层金色,均灰暗深沉,但金层上是并无锈色的。历经几千年的土咬、水淹或人手接触而永不退色者,肯定是金子(当然还要看其密度),因为金子具有良好的抗变色能力,铜没有这特点。由赵立仁等编著的《中国金银古钱币》一书中,所录的“鎏金”钱币不少。其中宋代的表金古钱,标价仅50元人民币,可见宋代的这类钱币已开始多了起来。
明清古钱“鎏金”者的辨识,反而要困难一些。因为这些钱距今年代较近,再加上这时期的大量钱币,多采用黄铜铸造,而黄铜与黄金,在色彩上有相似之处,这就给初学者,甚至是老玩儿家,带来了新难题。
对于是不是表金钱,真正的藏家和玩家,是一眼便识的。至于是否有人会化验,或光谱测试,我想,没有必要。因为,近似于“洒金”的这类古钱表面,化验和测定几乎没有。再者,我们每次的收藏活动,不可能处处带着电子镜或化学药品,或带着“大师”!从关于金、银、铜及鎏金钱币的著、录彩图里多看,多练眼,再与长期的收藏实践相结合,便能一眼分辨出黄金与黄铜来。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稳赢不殆。
辨识黄铜表金钱的关键,首先要了解金与铜的比重区别,本身色彩区别,及在各种自然状态中的变化区别等因素,根据金的密度高,而铜的密度低的物理特征,能一眼识别它们。紧凑结晶(金):表面结体密集,光线柔和,金光夺目者,肯定是金(或金之残留),而且往往结体越密,含金量越高;较松散结构者铜:金属结构疏松,光线泛白黄,有包浆或浅锈者,定为黄铜。这些表金钱上的金与明清黄铜钱虽然同在一钱体上,但不少金层脱落的地方,必然会出现与金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程度的锈层。没有锈,但表过金的这类钱,仍然用放大镜可直接看出黄铜与黄金的区别来。如图5(前文图8)的乾隆通宝的“通”字后外缘,依然能从照片上分辨出那片片的淡黄色铜质来。虽然这是一枚“百里挑一”的品相上好的表金钱币。
3.各种锈层表金钱的区别
出水品表金钱
断章取义是“文革”之后的遗症。愚前《鎏金》文从未说过“一次”就挑选一百多枚鎏金钱。有泉友据此而臆断,“一次就挑出那么多”,是“不可能的”。笔者每个双休日必在襄阳、枣阳、随州、南阳等古玩市场上练眼,有几十位的钱币藏家或爱好者和商人的信息,对周边地区的钱币动态,可说是了如指掌。从6万多枚出水古钱币中,只挑出了100多枚带表金残迹的,并不算多。虽是陆陆续续地挑选,纵然是一次挑出也无可大惊小怪,虽然收时每枚仅5至8角钱不等。收藏要靠眼力和机遇,外加胆识。有眼力无机遇,干着急;有机遇却无眼力和胆识,“有眼不识金”将错失良机。
这6万多枚古钱币出水时,虽然“新”如初铸,但并非个个都金光灿灿,绝大部分的钱币周身布满了水锈,有黑褐色包浆及暗红色、咖啡色和淡黄色附着物等。这些看上去似乎很薄一层的多种色彩的凝结斑块,其实并不容易把它们除去。这就是铜的属性所致:在空气或水中易生氧化膜、硫化物或碱式碳酸铜等。而笔者所获的这些至今依然有“光彩照人”与众不同的金黄色,断然是金层无疑。只有金才具有极强的抗变色能力,才不会随外界环境所变化,强酸强碱也无奈何。虽然其表金也只是薄薄的一层而已。希望泉友们一定要珍视这些古钱币。
有称“入水千年而金光灿灿,熠熠发光,如同新铸的一样,我处随处可见”。笔者未见实物,不敢妄断。希望朋友们别把“如同新铸的一样”铜金属光泽,错看成“金”光了。关键是要了解金与黄铜的密度差。黄铜黄要比金黄淡。是水锈长时间凝结的彩色斑块还是金子本身的永不变色的晶体等。乾隆钱距今只二三百年,入水的铜钱就能变成金?!没有表金的铜,入水万年也不可能表面金化;是金子的,入水千载也不会变成铜。
出土品表金钱
出土品鎏、蘸金古钱,与出水品有截然的不同。出土的铜古钱,一般会硬绿满身,而表面曾经鎏、蘸过金者,由于土的咬蚀渗入能力更强(有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之分),土层也能随钱体结成硬块,甚至是彩色结晶体。因此,这类钱出土后的清洗,一定要小心,不要采取硬除锈的办法,那会造成更严重的金层脱落。当然,硬绿锈和土黄锈之外的金层未掉之处,仍然会金色迷离,惹人偏爱。
图4的宣和通宝,便是一枚标准的出土“鎏金”钱。那斑驳的锈层,与醒目的金色,相映成趣。这枚钱,通过近千年的时间考验,能让我们真正领略到金与铜,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金黄!该钱,是笔者叔辈的忘年之交、书法家密家珍先生的藏品之一。
传世品表金钱
中国古代很少用黄金直接作为货币来行用。主要的易货通用还是方孔圆钱。小宗的交易有一文、百文、千文(一贯)等。大宗的贸易行用银锭。因此,一些手工艺中采用的错金银铜器、描金器皿等,均显出黄金的珍贵性及耐久性。能见到的一些鎏金铜像,有的也只是剩下一些鎏金残迹而已,然而个个珍贵异常。在方孔圆钱上,装饰一些微不足道的金子,是借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宝贵地位,用来宣染时代的金融、经济、文化、艺术等色彩的一种政治手段。带有一些表金残迹的古钱,并不是多么神秘,处处留心,终有所获。传世表金钱的辨识,相比来说会更不容易。由于这类传世钱币行用得更厉害,千百年来的人手摩挲,带穿绳串,车运马载过程中的相互摩擦等,已使本来就不是统一整体的表金钱币的表面金层,更加寥寥无几。君不见,大名誉品——熟生坑天策府宝“鎏金”钱的正、背二轮上,已经少有金表迹的存在了,但这枚钱,由于历时较长,青铜内层会越来越旧,而不变的金色与铜的反差,时间越长越强烈,所以此钱一眼便识。然而,近代的古钱,增加了我们辨别传世表金钱的难度,所以一般泉友是不敢确定的。若传世的清钱,又是黄铜,其表面纵有表金也与其内黄铜差别微弱,没炼就“火眼金睛”,怎敢问津。
如果君有心,就会发觉愚前《鎏金》文照片中的“那一大堆”(其实只近百枚而已)皆因水泡沙压若“出水芙蓉”般而有未流通行用的粗糙感的钱币中,就有一枚表金的传世品“康熙罗汉钱”,与众表金钱不同:这枚钱因传世而光滑无比。传世的黑漆古,无法全部掩饰钱体表面曾有的表金色;块状的金黄,无不在表现着金的生命力。
残留再少的金色,也足以证明其表层曾经表过金。文:杨 文
推荐阅读
-
小米辣怎么保存(切好的小米辣怎么保存)
2023-04-24
本文所述的表金类古钱,是因镀金、贴金、包金钱币的实物极难见到,故多泛指鎏金、蘸金、泥金的工艺
-
换港币换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汇率(换港币换多少零钱)
2023-04-24
本文所述的表金类古钱,是因镀金、贴金、包金钱币的实物极难见到,故多泛指鎏金、蘸金、泥金的工艺
-
永安期货资管业务介绍(永安期货公司简介)
2023-04-24
本文所述的表金类古钱,是因镀金、贴金、包金钱币的实物极难见到,故多泛指鎏金、蘸金、泥金的工艺
-
用友t6固定资产制单业务未完成是什么意思(用友t6如何启用固定资产模块)
2023-04-24
本文所述的表金类古钱,是因镀金、贴金、包金钱币的实物极难见到,故多泛指鎏金、蘸金、泥金的工艺
-
湖北金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金叶阳光商业连锁有限公司)
2023-04-24
本文所述的表金类古钱,是因镀金、贴金、包金钱币的实物极难见到,故多泛指鎏金、蘸金、泥金的工艺
-
结婚领结搭配休闲衬衫,领结要配怎样的衬衫
2023-04-24
本文所述的表金类古钱,是因镀金、贴金、包金钱币的实物极难见到,故多泛指鎏金、蘸金、泥金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