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加元对人民币(2000人民币等于多少加拿大元)
日期:2023年04月24日 12:29 浏览量:1
01.是谁残忍地杀害了这对夫妇?
“砰”的一声,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越南华裔家中,一对夫妇惨遭歹徒杀害。
妻子当场毙命,丈夫侥幸未死,但遭受重伤,余生饱受病痛的折磨。
家中唯有24岁的女儿珍妮弗毫发无损,当即报警。
这场残忍的凶杀案引起社会轰动,凶手残忍的作案手段让民众倒吸一口冷气。
加拿大警方快速成立重案侦破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这场凶杀案进行实况直播。
这场凶杀案看似离奇,实则疑点重重。
首先,这对夫妇所住的地区治安一直都很好,案发前一年只有6起入室案。
当事人潘汉辉是一个中产移民夫妇,家庭条件中等,也从没有涉足赌博、贩毒等非法活动,歹徒为什么会盯上他们呢?
其次,歹徒入室只抢走2000多加元(人民币1万多),如果他们杀人动机是为了洗劫财产,应该扫荡潘家一切财务,速战速决,为什么非要暴力行凶呢?
第三,当天凶杀案发生,潘家大门没有上锁,除了主卧和地下室,其余地方都井井有条,歹徒似乎有明确的行动路线。
最后一个疑点也是罪不可思的,为什么歹徒只杀害潘家夫妇,珍妮弗安然无恙。
父亲潘汉辉陷入昏迷,在医院强求,警方想要破解上面的疑问,唯有向珍妮弗身上寻求答案。
而珍妮弗身上疑点重重。
作为儿女,看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一个死了,一个在抢救室,命悬一线,应该格外着急,尽可能配合警方找到杀害父母的凶手。
可珍妮弗表现得十分焦虑和紧张,面对警方接二连三地询问,她说的细节前后不一致,到最后甚至拒绝接受警方的询问。
这一切都在暗示珍妮弗跟这场离奇的凶杀案有莫大的关系。
经过警方半年的侦查,终于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而珍妮弗是这场案件最大的主谋。
纪录片《别人家的孩子》一点点揭开这桩残酷而轰动一时的凶杀案背后,一个女孩黑暗地过去。
02.父母前半生的样子,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
小时候,珍妮弗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拥有极强的钢琴天分,也是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有利人选,成绩全A的保持者。
为了保持住“学霸”人设,珍妮弗的童年像一台机器,每天穿梭在兴趣班、体育班和家庭作业中。
这一切在珍妮弗八年级的毕业典礼上发生重大变故。
她没有被选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向母校致辞,连普通的奖项都没拿到。
珍妮弗所建立的自信感崩塌了。
“我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学生,我拼尽全力就是为了拿最高分,到头来毕业的时候居然连一个可以证明做自己的奖项都没有拿到……我十年的辛苦就这么一笔勾销了。”
到了九年级,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学霸的天赋没了。
摆在珍妮弗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给父母看成绩单,要么交代成绩下落的事实;要么撒谎。
珍妮弗果断选择后者。
伪造成绩单是珍妮弗开启漫长谎言的开始,从那以后,她食髓知味,伪造中学毕业证书,大学录取通知书,奖学金证书,大学毕业证,甚至还伪造出“精英”男友……
对于父母来说,女儿如同奖杯,是亲朋好友炫耀的资本
但对珍妮弗来说,父母的期待,成了她活着的唯一动力。
但谎言终究是谎言,终有戳穿的一天。
父亲拆穿她的工作,把她禁足在家,珍妮弗所建立起来的“美好世界”坍塌了,也动起了杀心。
24岁的她,精心策划了这场弑杀父母的凶杀案。
当事情真相浮出水面,珍妮弗父亲难以置信地说:“我爱我的女儿,我怎么能说对她不利的话呢?”
她的父亲始终没明白,要求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走上上流社会,做时代的“英雄”,带给孩子多大的压力。
在高期待下长大的孩子,自我要求高,憧憬能功成名就。
可事情发展偏离自己期待的轨道,开始质疑“我是不是很没有用”。
这份自我怀疑,一点一点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
正如心理医生克什纳博士针对此案件评论:“珍妮弗从来只活在他人眼里,必须要有人时刻把她放在心中第一位,她才会觉得自己是真实地活在这个世上。”
03. 一个家庭的不幸,来自彼此的在意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很像珍妮弗的父母。
最近热播剧《女心理师》,有个暴饮暴食的女孩蒋静。
她常常会吃很多,每次都狼吞虎咽,但她一副乐在其中。
可每次吃完后,她又会把吃的东西全部吐出来。
“吐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很干净。”
为什么要这么自虐呢?
蒋静人前是乖乖女,获得钢琴奖项无数,经常出席各种表演。
人前光芒万丈,人后黯然无光。
因为丈夫早早去世,蒋静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静,咱们一定要争气,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咱们不靠别人,也能活得很好。”
她把“丈夫去世,母女两人过得很好”当成执念,给予蒋静高期待和严厉的爱。
蒋静妈妈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控制她。她要求女儿每天练习钢琴10小时,每弹错一次,就打她一次。
每次练习结束后,蒋静满手都是血。
此外,她还要管女儿吃什么,穿什么,光明正大地查看她的手机。
蒋静妈妈丝毫没有觉得不妥,反而认为:“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做什么,都得要告诉我。”
妈妈的行为如同密不透风的风,让她喘不过气来。
她只能把心中的苦闷转换成暴饮暴食,用食物填满自己。
吃东西,怕胖,就疯狂催吐,陷入吃了吐,吐了吃的恶性循环。
她吃的不是食物,而是试图用食物填满内心的空虚。
她吐的是对自己的不接纳,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吐出压抑的自己。
曾看到过一句台词,世间所有的不幸,都来自于彼此的在意。
而一个家庭的不幸,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操纵和束缚。
无论是珍妮弗还是蒋静一家,他们的确爱孩子,但都是带着“有条件的爱”。
他们把自己的遗憾,以“爱”之名,盗窃孩子的人生,把未完成的期许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 实现。
这份沉重的爱,让孩子像傀儡一样活着,长大后为了治愈童年的痛苦,一生都活在痛苦中。
家庭成为他们无法摆脱的枷锁。
04.
《夺冠》中郎平与朱婷有一段深刻的对话:
“为什么打球?”
“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成为你。你满意了吧?”
郎平回复到:“你永远成不了我。”
为人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没有期待。
因为没有期待,孩子可以绘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找到自己,活出自己。
推荐阅读
-
红枣会(红枣会过敏吗)
2023-04-24
”为人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没有期待
-
北京市如何计算缴纳社保基数(北京社保基数计算公式)
2023-04-24
”为人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没有期待
-
泸州宝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泸州市宝光药业有限公司)
2023-04-24
”为人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没有期待
-
中国元宇宙(元宇宙在中国开辟全新领域)
2023-04-24
”为人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没有期待
-
15年8月份上海公司牌照
2023-04-24
”为人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没有期待
-
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待遇)
2023-04-24
”为人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没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