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丁香财经网 >> 比特币

马原复习虚拟货币

2023年05月10日 16:20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欧易交易所又称欧易OKX,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全球交易者提供高级金融服务。

APP下载   官网注册

目前大部分小伙伴政治暑期复习进入收尾阶段,接下来会给大家整理肖秀荣《1000题》知识点浓缩版,大家可以浏览,如果发现自己有问题的知识点,请迅速回归《精讲精练》中由点到面的巩固,大家加油!

马原部分-单选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3、《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6、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存在和思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除了一元论外,还有一些哲学家否认世界有共同的本质和统一的基础,主张多元论的世界观,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本 质的二元论。

9、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出的最高的哲学概况。

10、“意念移物”“意念直接改变物质的结构”,是夸大意识作用的唯心论。

11、唯心论有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之分:

①主观唯心论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

②客观唯心论则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超自然,超人类的所为客观精神。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在何者是第一性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 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1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是就本体论而言,并无价值论上的意 义。不存在物质和意识谁比谁重要,也不涉及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第一性不等于第一等重要,第二性也不等于第二等重要;物质和意识是对人类社会实 践生活中两大类现象的最高概括,而人们的实践生活本身正是含物质和意识于一体的。

15、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16、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它的反映形式有主观性;

①表现为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②表现在映像上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

17、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8、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19、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①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②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0、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22、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容。

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 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 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 第二位的原因。

23、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4、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①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②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25、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6、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认识和掌握客 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7、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28、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9、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 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30、联系具有条件性。对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

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②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③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 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新事物的只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②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33、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①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 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

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 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 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4、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 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注: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35、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①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的。

②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第一,在事物因果联系的长链中,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 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

第二,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复杂多样,有一因多果、因同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 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36、必然与偶然是揭示客观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 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

37、必然与偶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

②必然与偶然又是统一的;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8、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在于,在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39、本质和现象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①本质与现象是有区别的: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现象则是表面、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现象有真像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错觉是主观的,假象是客观的。

②本质与现象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不过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4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①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 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要受斗争性 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②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 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4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42、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①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注:事物的性质是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43、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

①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②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

③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44、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 段上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45、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 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4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 有两边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 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7、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是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48、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 围、幅度和限度。

4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积极因素。

50、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①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 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 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1、分析事物不能只看到矛盾一个方面,而不看另一方面。看问题的时候,要坚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好的、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坏的、不利的一面。

5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注:实践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

53、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5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55、认识的客体是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5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5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两条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58、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59、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①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②工具包括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或者是观测地震的特殊工具等。

6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61、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相符合的就是谬误。在确定的条件下,一种认识不能既是真 理又是谬误。

6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不在于它能否付诸实践(因为错误的认识也能付诸实践),而在于它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63、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64、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①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

②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 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

65、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66、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米啊年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从而也成 为自然界的自觉主人的社会状态。

6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6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9、生产关系不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

70、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71、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每一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这是必然 的;但杰出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出现,由谁来担当杰出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7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73、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74、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75、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76、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②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77、商品价值的质即实体实在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商品价值的量是有生产商品多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78、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

7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 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8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81、货币产生后,商品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他们各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82、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8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8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85、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86、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87、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88、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资本的本质。

89、资本主义是一种以雇佣剥削为特点的制度。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90、在价值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①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②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 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9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92、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从劳动时间上,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

93、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 m`=m/v,在可变资本(v)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m)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 工人的剥削程度。

94、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9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96、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作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97、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表示。

98、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 (m 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9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100、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

①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②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③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10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02、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 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103、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104、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肖秀荣1000题知识点浓缩马原考点浓缩(单选部分)

推荐阅读

马原复习虚拟货币
文章来源: 丁香财经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4059363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资讯
虚拟币平台差价买卖?虚拟币平台差价买卖违法吗
虚拟币平台差价买卖?虚拟币平台差价买卖违法吗 1970-01-01

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国内虚拟货币挖矿停止(会产生重大影响吗?)
国内虚拟货币挖矿停止(会产生重大影响吗?) 1970-01-01

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浙江整治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浙江华冶矿建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浙江整治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浙江华冶矿建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1970-01-01

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虚拟币用什么平台直播好 虚拟币用什么平台直播好呢
虚拟币用什么平台直播好 虚拟币用什么平台直播好呢 1970-01-01

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关于政治虚拟货币的问题(欧美国家为什么没有禁止?)
关于政治虚拟货币的问题(欧美国家为什么没有禁止?) 1970-01-01

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虚拟游戏币充值平台?虚拟游戏币充值平台有哪些
虚拟游戏币充值平台?虚拟游戏币充值平台有哪些 1970-01-01

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