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银行美元兑人民币签约(中国银行美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查询)
日期:2023年04月26日 12:05 浏览量: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近两年,中行在A股、H股的表现和在银行股中的表现都还不错,并且跑赢了主要的市场指数。如果考虑股息分红,这两年我行A股股东总回报超过了13%,H股超过了26%,为广大股东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收益。虽然这两年我们表现尚可,但是包括中行在内的国有大行的整体估值水平还明显偏低,我们感到还没有准确地反映出我们的投资价值。”3月31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发布会伊始,刘金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中国银行2022年度经营业绩:一是财务效益稳中有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91.39亿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同),税后利润、股东应享税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47%和5.02%。其中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36%。净息差保持稳定,费用管控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资产负债持续优化。集团资产、负债增速分别达到8.20%和8.10%,境内人民币贷款和存款的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客户贷款净额占比提升1.86个百分点。境内人民币客户存款量价协同发展,高成本存款占比进一步下降,个人存款首次超过对公存款。
三是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对公有效客户同比增长9.1%,全量个人客户近5.1亿户,增速居可比同业第一。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7.26%。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年交易客户数分别增长9.80%和24.11%,
四是风险抵御能力增强。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32%,拨备覆盖率188.73%,较2021年末提高1.68个百分点。兼顾内部管理和外部补充,资本充足率达到17.52%,较上年末提升0.9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刘金介绍,上市以来,中国银行实现了穿越周期的稳健增长,A股、H股包含股息回报的年均股东收益水平也都分别跑赢了同期两地市场的指数。如果加上拟分派的2022年度普通股股息,中行累计向普通股股东分派的现金股息将超过8000亿元,远远超过IPO和再融资的金额。
他还向广大投资者建议,除了关注盈利指标的表现、经营管理的质效和资产质量的稳定性这些惯常指标以外,不妨把时间轴拉长一些,把坐标系放大一些,既要看中国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又要看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既要看到商业银行运营的一般规律,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的优势。
在这场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还携中行副行长张毅、中行副行长张小东、业务管理总监赵蓉、风险总监刘坚东和首席信息官孟茜回答了媒体、分析师和投资者关心的10余个问题。
净息差稳定程度优于主要同业
2022年,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76%,同比上升1个基点,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净息差同比上升的银行。对此,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介绍,去年LPR多次下调,整体拉低了集团息差12.29个基点,但这一影响被两个因素所抵消,一个是中国银行主观管理的原因,另外一个是客观市场的原因。
主观管理的原因是,中行主动加强了资产和负债结构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提升了集团息差7.52个基点。
在资产结构上,中行加大了贷款等高收益资产的投放,控制了低收益的同业拆放等资产的增长,所以贷款平均余额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较上年提升了1.31个百分点。
在负债结构上,中行注重四个字——“提活控高”,就是把活期存款的营销和拓展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通过结算网络的搭建,通过(司库)业务的拓展,通过科技的赋能,使境内人民币活期存款的占比保持稳定,同时把高成本存款的占比控制下去,比如协议存款和五年期以上高成本的存款,完成了下降一个百分点的管理目标。受此带动,中行境内人民币负债成本较上年下降了7个基点,境内人民币存款成本较上年下降2个基点。
客观市场的原因是,去年境外多次加息提升了集团息差5.14个基点,中行外币资产属于利率敏感性资产,资产久期短于负债久期,导致外币息差去年快速提升。
展望2023年,张毅表示,中国银行集团的整体息差面临着小幅下行的压力。从人民币息差看,LPR下调带来的贷款重定价影响较大;从外币息差看,美联储加息力度放缓,加息幅度将弱于上年,外币负债成本将逐步上升,外币息差的改善程度将弱于去年。
面对这些压力,张毅表示,中行会继续做好主动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行将坚持量价协同的发展策略,紧盯市场利率走势,完善内外部资金定价机制,综合考虑资金需求、成本和期限,加强对分行存款付息率管控。
一方面,中行将管好负债结构,以“八大金融”为抓手,加强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产品的完善和营销,借助场景体系,加大重点客户以及上下游客户拓客力度,通过结算类等低成本、价格敏感度低的资金增长,提高低息资金在负债中的占比。
另一方面,中行会优化资产结构,在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扩内需的战略,加大零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消费复苏;同时做好存量资产盘活力度,持续压降低收益资产业务占比,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区间。
合理管控存款付息率水平
2022年,中国银行存款付息率则同比上升13bps至1.65%,其中中国内地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bps至1.88%。对此,张毅表示,中国银行境内人民币日均活期存款增幅领先于市场可比同业,高成本存款占比连续两年保持压降,存款付息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他还指出,去年中国银行的存款业务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客户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提升,负债稳定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集团存款增速快于贷款和债券投资增速,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匹配程度极大提高。
针对近期的境外银行风险事件,张毅表示,这些银行大部分是由于客户结构、经营模式单一,导致风险抵御能力下降,最终引发经营风险。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中资银行,持续关注境外市场波动情况,通过强化稳健经营理念吸引客户,扩大客户基础,加强低成本稳定存款的拓展力度,提升负债来源的稳定性;并根据资产业务摆布,动态调节存款业务的期限及定价方式,确保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定价、结构合理匹配,从而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发展。
张毅预计,在美元持续加息的环境下,外币业务资金成本今年上升的幅度会比去年同期要大一些。加之境内地区存款竞争压力不减,全社会存款定期化趋势比去年更为明显,这对下阶段人民币和外币的存款成本管控带来较大压力。面对新的挑战,中国银行将迎难而上,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完善利率授权管理模式,优化期限和币种结构,合理控制付息率水平,推动存款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定
2022年末,中国银行集团不良呈现“一升一降”,不良贷款总额2,316.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8.85亿元,不良贷款率1.32%,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介绍,2022年中行加大了不良化解的力度,现金清收占比明显提高,已核销呆帐的清收取得良好质效,全年已核销呆帐收回的现金超过了130亿元,一些重大项目的风险化解也取得了实质进展,为资产质量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资产质量保持健康平稳,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新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贷款投放增速都高于整体贷款的平均增速。另外,中国银行集团的风险抵补能力也在持续增强,拨备覆盖率等相关指标呈现稳中有增。
展望2023年,刘坚东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将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中行对未来充满信心,也会继续加大整体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刘坚东提醒,对经济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也要保持高度警惕。
一是房地产行业的相关风险,当前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复苏期,相关项目的风险化解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这一行业会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是涉政类业务的相关风险,需要特别关注那些财政实力较弱,负债较高的地方政府类业务,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风险。
三是外贸领域的相关风险,受全球需求衰退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下行的压力逐步加大。这一点要特别关注,因为外贸领域是中国银行的特色,也是重点支持的领域。
刘坚东还提到,近期欧美银行持续出现的爆雷情况,虽然目前出现爆雷的美国银行,中行都没有直接的风险敞口,风险是可控的,但海外局势的这种复杂性还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质量带来一定挑战。
他表示,2023年,中行会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的督导力度,保持全年资产质量的整体稳定。
跨境金融特色优势进一步巩固
在跨境金融领域,中国银行2022年在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结售汇、跨境托管等业务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规模及资金汇划量保持同业第一。
“在外汇业务的核心指标上,在跨境人民币推广和跨境人民币相关的指标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在市场的前列。在金融的国际化、全球化领域,我们要时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中行行长刘金在谈及中国银行国际化、全球化的特色时强调。
中行副行长张小东介绍,2022年该行打出了“稳外贸”组合拳,收获了新成效。一是持续加强顶层设计。2022年一季度先后出台《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方案和抢抓RCEP自贸区新机遇行动方案》。年末又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率先发布《支持外贸企业出海抢单跨境金融服务方案》。此外,在商务部指导下,组织开展了“百场万企”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活动。
二是持续强化金融供给,围绕客户跨境金融需求。2022年我行境内机构累计提供超过3.4万亿美元国际结算和10.4万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支持,市场份额有力提升,直接服务于进出口的贸易融资投放大幅增长。涉外保函、跨境现金管理等特色业务牢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三是持续深化产品创新。2022年进一步深化跨境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出“中银跨境汇款直通车”,快速迭代“中银跨境一商通”“中银跨境一采通”等产品,有力支撑了外贸新动能的发展。加强航运在线通的推广,升级推出“航运直通车”,为航运平台及上下游客户提供线上的运费收缴服务。全年处理支付交易近百万笔,有力支持了物流通畅。
四是持续夯实展会服务。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投洽会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展会平台,中国银行连续多年是五大展会的最高级别战略合作伙伴。
张小东还表示,今年中行“稳外贸”备足了工具箱,力求取得新突破。一是持续推进“出海抢单”金融服务,全年提供不少于5000亿美元国际结算和等值1000亿元贸易融资支持;二是继续做好五大展会的金融支持,深挖拓客机遇,做大溢出效应;三是持续做好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市场主体金融服务;四是不断强化数字化产品创新推广,支持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五是加强产品创新,积极推动人民币计价及在周边国家使用;六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迈上万亿大关
中行副行长张毅用“四个度”概括了该行2022年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一是服务实体经济有力度。截至2022年末,中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全年新增3,468亿元、增速39.34%,迈上万亿大关;服务普惠客户近75万户,全年增速超20%;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81%,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
二是数字化转型有速度。中行去年一共推出了17款新型线上数字化产品,线上新增贷款在去年普惠贷款中的占比达到了62%。中行还发布了“惠如愿”APP,为客户提供融资申请,商业资讯,商机对接这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升级推出了“I SMART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业务,推动场景产品更丰富、特色服务更多元、客户体验更便捷、风险防控更智能。
三个是稳岗助企有温度。中行连续两年推出“千岗万家”行动,为小微企业用工和人员就业提供多元支持。自去年春节开始,3 个月活动期内,发放稳岗贷款800多亿元,惠及2.6万家企业客户。
四是产品创新高频度。中行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2022年末有贷款余额的“专精特新”企业1.8万家,贷款余额超3450亿元;发布三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数”,知识产权金融的余额、户数保持同业第一;推出“小微外贸荟”系统解决方案和新市民服务创新方案;连续五年承办进博会,去年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家企业参会,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亿美元。
张毅介绍,下一步,中行将采取以下四大措施继续发力普惠金融,一是优化普惠金融的供给,信贷投放增量扩面,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二是精准服务重点领域和重点客群,紧跟国家政策、创新产品服务;三是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系统更新迭代,深化业技融合,拓展供应链等线上服务场景;四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升智能风控的能力。
全面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
“去年我们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科技员工达到13300多人,同比增长了3.45%,占全行员工的比例达到了4.35%。科技投入251.41亿元,同比增长15.74%,营收占比达到了3.49%。坚持创新驱动,以‘数据+技术+场景+体验’为核心,建设数字化能力,推动金融服务转型升级。”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介绍,去年中国银行以重大工程为基础,以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全面推进了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她透露,中行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完善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以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成立了由总行党委直接领导的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优化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的设置,加强战略统筹和执行统筹;成立场景生态与创新部,立足服务和赋能,统筹管理全行场景产品和创新工作;通过创新研发基地和实验室“揭榜挂帅”登记制,激发集团的创新活力。
二是以重大战略工程为基础,增强数字化的发展动能。举全行之力,深入推进“绿洲工程”建设,业务中台体系能力初步显现,在客户营销、产品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不断增强。聚焦跨境、教育、体育、银发等惠民场景,积极构建开放金融生态,触达用户累计达到了2.3亿人次,智慧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打造“网点+政务”的服务生态,在超半数网点的智能柜台提供了900余项的政务服务。
三是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为突破,提高数字化的服务能力。中行自主研发了鸿鹄、瀚海、星汉三大基础技术平台,全面提升了在分布式架构、移动端、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效能。持续推广应用企业级的RPA、OCR等技术平台,大幅减少重复性的手工操作,推进物联网、区块链等企业级平台的应用,在降本增效,开拓新场景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是以赋能业务为主线,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发布手机银行8.0版,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持续增长,境外机构业务线上化全面提速,科技应用能力持续增强;普惠金融20多个线上产品助力授信余额和增速大幅提升;跨境金融电商新模式带动了全行交易量的大幅增长;供应链金融、融易信产品实现核心客户的快速拓展;构建财富管理的开放平台,丰富产品和资讯的供给。同时,数字化建设也实现了赋能内部管理,中行的行信平台员工活跃度不断地提升,日均在线人数达到了21.9万,新增对客营销功能,不断优化客户体验;远程办公平台持续升级,打造内部协同生态,不断优化员工的使用体验。
孟茜表示,今年中行将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绿洲工程、数据治理、智慧运营和场景建设等重大工程,提高数字和营销、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数字力量,也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贡献更多中行力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推荐阅读
-
铜陵平安保险公司电话,铜陵平安保险电话号码
2023-04-26
他表示,2023年,中行会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强体...
-
武宣新华保险公司电话(武宣新华保险公司电话号码)
2023-04-26
他表示,2023年,中行会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强体...
-
新华保险公司理念图(新华保险公司文化理念)
2023-04-26
他表示,2023年,中行会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强体...
-
投资全牌照的保险公司,投资全牌照的保险公司有哪些
2023-04-26
他表示,2023年,中行会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强体...
-
吸烟肺癌保险公司是否?吸烟肺癌保险公司是否报销
2023-04-26
他表示,2023年,中行会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强体...
-
无责任 保险公司 无责任保险公司赔吗
2023-04-26
他表示,2023年,中行会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