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绘图
2023年07月19日 17:19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欧易交易所又称欧易OKX,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全球交易者提供高级金融服务。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日本货币”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第一部分:日本货币之源
第二部分:皇朝十二钱
第三部分:金银铜三货时代
第四部分:独立统一币制
第五部分:德川货币改铸
第六部分:“圓/円”诞生
本文为“日本货币”系列 第 七 部分
格物者说:日本纸币演变史有三条主线:一,标记纸币面值的货币单位,从德川旧币制的“两、分、朱”转变为明治新币制的“圓、钱”;二,纸币发行权,从分散转变为由日本银行独有;三,纸币的发行本位,从银币本位转为金币本位,再转为不可兑现的信用纸币。
圓/円纸币
日本最早的纸币是17世纪初期的“伊势山田羽書”,是一种由民间商人发行的可兑现为银铸币的纸质票据,即“私札”;此后,各藩领的各种“藩札”相继出现。明治政府建立后,效仿旧币制,于1868和1869年发行了“太政官札”和“民部省札”两种官方纸币。上述提到的这些纸币,均是以德川货币单位“两、分、朱”来标记面值,因而都是德川旧币制纸币。
1871年5月,明治政府颁布《新货币条例》,创立新币制,日本货币(无论纸币还是金属铸币)的名称和货币单位,从此统一为“圓”,日本货币史进入“圓/円时代”(中文“日元时代”)。 详细阅读:《日本货币史:“圓/円”的诞生,新时代的开启》
1871年10月,明治政府以“三井组”的名义开始发行“大藏省兑换券”,首次以“圓”为货币单位来标记纸币的面值,从此之后,日本的所有纸币(无论是政府纸币,还是银行券)皆以“圓” (或“钱”)来标记面值,日本纸币进入“圓/円时代”。
▼图:大藏省兑换券“金壹圓”,日本最早的以“圓”标记面值的纸币。图片来源:nozakicoin
日本“圓/円纸币”的演变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1871-1900年,三大类纸币并存时期(由明治政府发行的政府纸币、由153家国立银行发行的各种国立银行券、由日本银行发行的日本银行券);1900年以后至今,日本银行券的统一纸币时期。
下面我们先详细介绍1871-1900年间出现过的三大类纸币:
明治政府纸币
明治政府建立后,在1871-1872年时,开始发行三种纸币:大藏省兑换券、開拓使兑换券、明治通宝札(皆以“圓”标记面值)。其中,大藏省兑换券和開拓使兑换券发行量少、流通时期短(不足四年,到1875年5月时都已停止流通),很快就被明治通宝札所取代,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明治通宝札,是作为明治政府的统一纸币而发行的,最早发行于1872年4月,发行后试图逐渐取代其他以往各种纸币流通(包括:各种藩札、太政官札、民部省札、大藏省兑换券、開拓使兑换券)。到1879年时,明治通宝札对以往旧纸币的收兑工作基本完成(但并未完成日本纸币统一,因国立银行券出现了,后文会具体介绍)。
▼图:明治通宝札“金拾圓”,明治政府大藏省直接发行的官方纸币,为不可兑现纸币,无法兑现为相应面额的金币。图片来源:antique-coin
1877年西南战争期间,由于军费开支巨大,明治政府大量发行明治通宝札,造成纸币贬值、物价飞涨,为后来日本银行券的出现做了铺垫(后文会具体介绍)。
1881年2月,明治政府改变了明治通宝札的票面设计风格,开始发行了一种新版式的纸币——神功皇后札。神功皇后札,和明治通宝札一样,都是由大藏省直接发行的官方不可兑现纸币,发行后,与明治通宝札一起并行流通。神功皇后札共有五种面值:拾圓、五圓、壹圓、五十钱、二十钱。
▼图:神功皇后札“壹圓”。 神功皇后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首位女性君主,票面上的女性图像就并非神功皇后本人,而是由一位日本女性的肖像作为代替。 神功皇后札是由意大利雕刻家Edoardo Chiossone设计的,因而带有明显的西洋式风格。和旧版式的“明治通宝札”相比,新版式为横长条形(以往都为竖长条形),且首次将人物图像印制在票面上(以往都没有),这对日后日本纸币的票面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图片来源:ginzacoins
国立银行券
就在明治通宝札开始发行一年多以后,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类别的纸币——国立银行券。国立银行券出现后,和明治政府纸币并行流通,因而明治政府统一纸币的任务也随之中断。
明治初期,由于金属铸币的不足(此前日本长期经历了金银币的外流),加上人们对政府不可兑现纸币的普遍不信任感(人们早已尝尽纸币贬值的苦头),严重抑制了货币经济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新政府“殖产兴业”目标的实现。为了顺利推进“殖产兴业”,明治政府效仿当时美国的银行制度(国民银行体系),于1872年11月制定了《国立银行条例》,试图构建日本的近代银行体系,以汇集民间资本,来为新式企业的开办与运营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促进产业振兴。
根据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明治政府授权一些民间资本开设银行机构,并允许其发行可兑现的纸币,这些银行都用“国立银行”作为名称,其发行的纸币,都统称为“国立银行券”;同时,国立银行券的发行额为该行的资本金60%,且必须以资本金40%的金币作为发行储备;“国立银行券”为可兑现纸币( 可兑换为金币),可在全国通用(获得了政府认可)。
明治政府允许国立银行发行国立银行券,一方面是为了弥补金属铸币的不足,让银行有更多的放贷资金,以服务于“殖产兴业”;另一方面也要求国立银行券要有一定的金币做发行准备、可兑现为金币,希望以此来改变人们对纸币不可兑现的固化认知,增加人们对纸币的信任感和接受度。
需注意:“国立银行”只是名称上使用了“国立”二字,但并不是明治政府出资设立的银行机构(不是国营的),而是民间资本出资设立的银行;而且,“国立银行”是按照获批成立的顺序来命名的,分别为:第一国立银行、第二国立银行、第三国立银行…以此类推。
1873年7月,日本的“第一国立银行”在东京开业,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银行机构;同年8月,“第一国立银行”开始发行“第一国立银行券”,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银行券。(此前明治政府在1869年设立的八家“为替会社”是银行机构的雏形,并不是成熟的银行,而且这八家“为替会社”很快就因经营不善而由盛转衰,到1873年随着国立银行的成立,这些“为替会社”相继倒闭,只有“横浜為替会社”改组成了“第二国立银行”)
▼图:“东京第一国立银行”锦绘图。图片来源:tokyochuo.net
▼图:第一国立银行券(旧版)。票面上写有面额“拾圓”,正面还有“大日本帝国通用纸币”、“东京第一国立银行”(红字)字样,持有者可将其兑现为“拾圓”金币。最初的日本“国立银行券”,是委托美国的印刷公司印制的,所以票面的尺寸、设计、颜色和当时美国的“National bank notes”十分相似。图片来源:nihonsi-jiten
1872年《国立银行条例》颁行之初,由于开设门槛较高,明治政府仅授权开设了4家国立银行。而这4家国立银行,在发行国立银行券时,因受金币发行储备的约束,发行量很少,而且流通也十分不畅,一些商人在获得国立银行券后,立即向银行要求将其兑换成金币,导致国立银行经营困难。
为了鼓励民间资本开设银行,1876年8月,明治政府修订了《国立银行条例》(第一次修订),放宽了国立银行的开设门槛、放宽了资本金的条件,并取消了国立银行券的兑现义务、停止与金币的兑换(这意味着自此以后,国立银行券变成了和政府纸币一样的不可兑现纸币),同时还提高了国立银行券的发行额(从资本金60%提升至80%)。
《国立银行条例》修订之后,日本的国立银行数量井喷式爆发,国立银行券的发行量也不断增加,到1879年时,国立银行数量达到153家,同年底,因银行券发行量过度,政府停止了批设新的国立银行。
在153家国立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券中,所有相同面值的国立银行券的票面尺寸和设计上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票面上标注的发行银行名称不同。另外,1877年10月后,一些国立银行开始印发新版式(新的票面设计)的国立银行券, 从此,国立银行券有了新版和旧版的区别。
▼图:第十五国立银行券(旧版)“壹圆”。所有“壹圆”(旧版)国立银行券的票面设计都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红字出标注的银行名称(XX第X国立银行),其他相同面值的(旧版)国立银行券也都是如此。图片来源:nozakicoin
▼图:第十五国立银行券(新版),两种面值“壹圓”和“五圓”。所有新版的国立银行券,在面值相同的情况,票面设计也都一样。图片来源:mr-coins
▼图:新旧版的国立银行券的发行情况。图片来源:明治以降の紙幣,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政府纸币与银行券的滥发
1876年《国立银行条例》的修订,为国立银行券的滥发打开了“闸门”。由于国立银行券不再能兑现为金币,各国立银行不顾纸币信誉,而纷纷滥发。在1877年7月时,各国立银行的银行券发行总额约为1100万圓,同年底时为1335万圓,而到1878年底时,这一数字翻了近一倍,达到2627万圓;1879年底时,增至3404万圓,又猛增77%。
▼图:1877-1890年日本全部国立银行的资本金、储备金、总存款、总贷款和纸币发行额。图片来源:国立銀行の再検討,见参考资料。
另外,就在《国立银行条例》修订不久后,1877年2月,西南战争爆发(日本西南鹿儿岛地区,旧武士阶层发起的一次反明治政府武装暴乱),明治政府出兵平叛,军费开支急剧增大。为了应付西南战争巨额的军费支出,明治政府增发了2700万圓的明治通宝札(在此之前,明治通宝札的发行总额约为9280万圓,也就是说增发了30%),并从“第十五国立银行”贷款了1500万圓(这意味着1500万圓不可兑现的“第十五国立银行券”的发行)。因而,仅西南战争,就导致日本社会上多出了4200万圓的不可兑现纸币。
明治通宝札和国立银行券的大量滥发,导致日本社会上的纸币流通量急剧大增,纸币也因此快速贬值,物价随之飙涨。到 1881年4月时,纸币的市场价值跌到最低点,已经远低于其法定面值(面额),当时“1圓”银币可兑换“1圓80钱(1.8圓)”明治通宝札(1876年时是等值兑换)。而当年的物价同比上涨了62%,其中米价涨幅达120%。
同时,由于1877-1880年,日本贸易逆差的扩大,金银币大量外流,导致日本国内的金银币流通量持续减少,使得纸币贬值变得更为剧烈,也进一步加剧物价的波动。
▼图:明治初期的外贸状况和金银外流。图片来源:近世・近代日本貨幣史の基礎的研究,见参考资料。
日本银行券
1881年10月,松方正义就任大藏卿,主管财政,面对日本国内金银外流、财政困难、纸币贬值、物价飞涨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松方正义很快就拿出来解决方案。
▼图:松方正义,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官员,从1881年出任大藏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大臣),此后掌控日本政府财政达22年之久。他还是推动日本银行创立的核心人物。图片来源:国立国会図書館- 近代日本人の肖像
作为主管财政的官员,松方正义很清楚地意识到,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是不兑现纸币的滥发,因而首要任务就是“整顿纸币”。
松方正义的具体解决方式是:财政上增收节支(通过增加新税目、提高征税率的方式来增收,同时严格限制和缩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开支,并把除军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低廉转让给民间资本经营),使得市面上的政府纸币回流到政府手中,然后将这些纸币销毁,不再投入到市面上,最终实现市面上纸币流通量的减少,从而提升纸币的市场价值,并压制物价。
1881-1885年,随着松方正义紧缩财政计划的执行,市面上流通的政府纸币逐渐减少,国立银行券也被收回了一部分,纸币逐步回升至了其法定价值水平(1881年4月时“1圓银币=1.8圓”纸币,到1885年5月时二者基本是等值兑换),物价也随之下落,经济也因此一度陷入萧条。
仅仅靠紧缩财政的方式来整顿纸币,显然只是短期应对措施,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控制纸币不被滥发、保证纸币流通的长期稳定,松方正义提议,应效仿欧洲国家的银行制度,设立一家日本的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来统一发行并管理纸币流通,并建立纸币的可兑现制度(有金属铸币作发行准备,可兑现为金属铸币)。
在松方正义推动下,1882年6月,明治政府发布《日本银行条例》,同年10月,日本银行正式开业,日本的中央银行至此诞生。紧接着,政府于1883年10月再次修改了《国立银行条例》,规定:所有国立银行的经营期限为20年,自成立之日起算,在到期之前必须转化为不能发行银行券的普通银行,否则停业关闭(1899年之前所有国立银行都转成了普通银行)。这样一来,国立银行的纸币(银行券)发行权就被剥夺了,日本银行成为了唯一可发行银行券的银行。
日本银行成立后,并没有立即开始发行银行券(时机未成熟),而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帮助明治政府,一起回收流通中过剩的政府纸币和各种国立银行券;和其他各银行机构建立账户联系,以为日后纸币统一做准备。此外,明治政府在1881-1885年实施紧缩财政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储备金银币,作为日后日本银行券发行的准备金。
经过三年多的准备后,1885年5月,日本银行开始正式发行新的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 最初的日本银行券,正式名称为“日本银行兑换银券”,其以银币为本位币、作为发行准备金,“兑换银券”的意思即“可兑现为银币的银行券”。
▼图:最初版的日本银行券。票面上写有“日本银行券兑换银券”,还有“大黑天”(日本的财神)的图像。最初版有四种面值(百圓、拾圓、五圓、壹圓)。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日本银行券是获得日本政府官方认可的纸币,可在全国通行。在日本银行券陆续发行的过程中,收兑旧纸币(明治通宝札、神功皇后札、各种国立银行券)的工作也同步展开。由于新纸币可兑现为银币,而旧纸币均不可兑现,所以收兑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另外,由于当时纸币的信誉已经恢复(1885年5月时市面上旧纸币的市场价值已经回到正常水平),日本银行券自发行之初,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人们拿到新的日本银行券后,并没有向日本银行蜂拥挤兑银币,当然这也和纸币使用便利有关)。
随着日本银行券的持续发行,以及收兑工作的顺利推进,到1899年末时,旧纸币基本从流通中消失,完全被日本银行券所取代。1899年12月31日,所有旧纸币正式停止流通,至此,日本的纸币完全统一为日本银行券。
▼图:1885-1900年日本的纸币流通额。其中,政府纸币包括“明治通宝札”和“神功皇后札”。图片来源:日本銀行の創立と業務の開始,见参考资料。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1897年日本效仿其他欧美国家,正式采用金本位制,因而,从1899年开始(直到1931年底),日本银行新发行的所有日本银行券,都不再以银币为发行准备、而是以金币为发行准备,变成了以金币为本位的纸币。
▼图:1899年发行的日本银行券“拾圓”。票面上写的“日本银行兑换券”,相比于之前的“日本银行兑换银券”,少了一个“银”字,暗示着从银本位向金本位的转变。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1900年以后的日本纸币
自1900年以后至今,日本银行一直是日本唯一可发行银行券的银行,日本银行券也一直作为日本的统一法定纸币流通至今(尽管票面样式发生多次变更)。另外,1931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并停止日本银行券兑现为金币,从此,日本银行券变成了不可兑现的信用纸币。十年后的1942年《日本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废除了金本位,从此,日本正式进入以日本银行券为主导的法定信用纸币时代。
▼图:1942年《日本银行法》颁行前后的日本银行券兑比。之前的票面上写的是“日本银行兑换券”,而之后写的是“日本银行券”,去掉了“兑换”二字,暗示着纸币的不可兑现。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除了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之外,在20世纪上半叶时,日本政府还发行过几种小面值(低于“1圓”)的政府纸币;还有,在对外侵略战争期间,日军在其侵略地区发行过“军用手票”(用于给军队发军饷,简称“军票“)。
▼图:日本政府发行过的小面值纸币概况。1953年7月日本制定《小面额通貨整理法》,规定面值1圓以下的所有货币(包括纸币和金属铸币)都禁止流通,小额纸币都随之退出流通。图片来源:明治以降の紙幣,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图:日本“军用手票”。日本军票最早是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开始使用,此后,日本每次对外战争,几乎都用过军票,尤其在二战期间,在其侵略地区发行了大量的不可兑现的军票,掠夺当地人民的物资,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些军用手票也都变成了废纸。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对流通中的纸币进行了一次大更新——用新的日本银行券来取代旧券。1946年2月,新的日本银行券开始发行,此后快速取代了流通中的旧券,新券被称为“新日圓/円”(以区别于二战前的旧券),也就是现如今在日本社会上流通的“日円”纸币。
同时,日本政府在1953年《小面额通貨整理法》颁行后一直没有再发行过纸币,所以,自1953年后,日本的纸币流通一直被日本银行券完全垄断。
参考资料
明治时期日本银行制度的建立和政府的监管,童适平,日本研究, 1997年第4期
试论松方正义财政改革,孙承,世界历史,1985年第1期
国立銀行の再検討,横滨国立大学学术信息资料库,ynu.repo.nii.ac.jp
近世・近代日本貨幣史の基礎的研究,小林延人,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官网, imes.boj.or.jp
日本銀行開業120周年記念企画展——日本銀行の創立と業務の開始,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官网
お金の歴史——日本貨幣史,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官网
お金に関する参考資料——明治以降の紙幣、明治以降の貨幣,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官网
【国立銀行条例とは】わかりやすく解説!!目的や背景・内容・結果など,日本史事典,nihonsi-jiten.com
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2017年)
版权声明
本头条号“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实名制),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推荐阅读
- 上一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认证
- 下一篇:虚拟货币好评模板
-
奥斯卡虚拟货币怎么买(BUCKS是什么)
1970-01-01
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除了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之外,在20世纪上半叶时,日本政府还发行过几种小面值(...
-
游戏虚拟币交易平台?虚拟货币交易用什么软件
1970-01-01
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除了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之外,在20世纪上半叶时,日本政府还发行过几种小面值(...
-
陕西虚拟货币挖矿举报平台,12369举报范围
1970-01-01
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除了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之外,在20世纪上半叶时,日本政府还发行过几种小面值(...
-
乡镇虚拟货币挖矿排查情况 (虚拟货币)挖矿犯不犯法?
1970-01-01
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除了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之外,在20世纪上半叶时,日本政府还发行过几种小面值(...
-
最近大涨虚拟货币,虚拟币最近为何大幅上涨?
1970-01-01
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除了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之外,在20世纪上半叶时,日本政府还发行过几种小面值(...
-
虚拟货币外围资金是什么,外围指数怎么还在变动
1970-01-01
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除了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券之外,在20世纪上半叶时,日本政府还发行过几种小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