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科航天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中科航天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日期:2023年04月25日 17:54 浏览量:1
以卫星视角俯视地球,50万米下的太仓不过是亚欧大陆东南部面朝浩瀚太平洋的一个小点。小点无法小看——综合实力百强、县域发展潜力百强、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全国榜单中,因“天下粮仓”得名之城始终位居前列。
近观地图,太仓形如风帆。600多年前郑和由此七下西洋,开启了全球大航海时代。千古“大”仓,加上对外开放的“点”睛之笔,终成“太”仓。太仓港是长江第一外贸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第八;作为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汇聚国内十分之一制造业德企。
似乎不“抢眼”,实则很“抢位”。撤县建市30年,太仓以战略布局构建开放新局、以创新势能提升发展动能、以国际标准打造城市标杆,不断廓清方向、探寻最适合自身的前进道路。
三十而立。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的太仓,正起笔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江南盛景”。
城市路标
沿江、临沪、达海
太仓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拥有38.8公里黄金岸线、-12.5米深水航道。站在太仓港,只见塔吊林立、货堆如山、车辆穿梭、船只往来不停,繁忙景象可让人联想起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浩浩荡荡出海起锚的郑和船队。
通江达海,因港而兴。30年前,太仓港打下万吨码头建设第一桩。而如今,港区集聚1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总投资约319亿元的央企项目,形成全球最大集装箱制造基地、亚洲最大高级润滑油基地、江苏沿江最大火力发电基地。
“北风呼啸,荒无人烟,只见芦苇和茅草。”港区退休干部邢高前仍记得1992年江边场景,不过当时已有新加坡客商和他分析太仓港的特别之处:如果把长江比作龙,长江口是龙嘴,太仓港的地理位置,如同龙嘴里一颗夜明珠。
“明珠”光芒持续闪亮:2022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超800万标箱,今年1-2月完成77.5万标箱,同比增长21.6%;开辟运营集装箱班轮航线217条,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以港强市,港口被视为太仓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目前正统筹推进江海河联动发展和港铁双枢纽建设,构建内河喂给、长江集并、沿海内贸、近洋直达、远洋中转航线网络,加速迈向“千万标箱大港”。
接轨上海,深度融合。从太仓市政府到上海人民广场,车程约50公里、1小时可达。天气晴好时,登上政府附近大楼能望见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太仓站和太仓南站投入运营后,与上海最近处仅隔一站。“上海下一站”名副其实。
太仓和上海很近,且30年间距离不断拉近:最早派人骑自行车去上海,接回“星期天工程师”指导工业生产,后又紧随浦东开发脚步,与上海同频共振。促进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协同开放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11次提及太仓,太仓成为虹桥商务区的北向拓展带的一部分,“虹桥北”真正成为“北虹桥”。
沪太同城,区域共建共享。刷上海公交卡可在太仓坐车,刷太仓医保卡可在上海看病;规划千张床位的瑞金医院太仓分院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将协同推进医疗、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瑞金总院—北部院区—太仓分院”一小时医疗服务圈。
深度融合,成色见于细节。企业项目通过上海的推介会被引入太仓,产业成果由太仓生成配套往上海去;集装箱从太仓港往上海港只需一次查验,货物到上海港等同进太仓港,两座大港将拓展直连直通的远洋航线,打造江海联运核心港区与近洋运输集散中心。
太仓港海通汽车码头堆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博摄
对照学习、对标追赶,太仓响亮喊出“下一站上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速,太仓正以全新姿态,与上海产业链、供应链和交通圈、生活圈进一步接轨。
志在四海,万里比邻。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同样身处内河临近大海,德国汉堡港与太仓港相距两万多海里;同样生长高大挺拔的水杉,太仓新浏河畔与德国黑森林山川异域却风月同天。1993年德国企业家斯坦姆在异国却引发思乡之情,于是落子于太仓。
30年间,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克恩-里伯斯(太仓)从只有6个人的小工坊,跃升为年产值15亿元的“弹簧大王”;太仓汇集德企近480家,累计投资60亿美元。
在外资高地苏州,60亿美元的规模不算大,但太仓的外资质量之高却引人赞叹:“隐形冠军”企业55家,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中六家落户,德企亩均产值高达1400万元。
斗转星移,水杉林依旧挺立,太仓又增添不少“他乡似故乡”的元素:德国酒店行业翘楚“玛丽蒂姆”投入试运营,德式餐吧“申德勒加油站”加的不是汽油而是正宗的德国啤酒,中德友好幼儿园等生活配套愈加完备。
如今许多德国商人描述太仓是“上海旁边一座大城市”,其实这个城市“大”在定力:三大路标引领,三十年方向不改。
发展路径
绿色为底、制造为基、开放为本
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但足以见证一座城的沧桑巨变:地区生产总值从54.68亿元增至1653.57亿元,进出口总额、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长十倍乃至百倍;从公共文化设施稀少,到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等“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老城活力迸发,娄江新城定位“未来之城”;从只有一个小汽车站,到挺进“高铁时代”、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通勤”……
由“县”到“市”,名称改变,更是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变革。这个将田园、产业、江海等元素刻入肌理的城市,30年来,以自然生态涵养城市气韵,以实体经济打造城市气质,以对外开放塑造城市气派,汇聚成蓬勃向上的发展气势。
与自然和谐共生,持之以恒描摹“田园画卷”。晨光熹微,不少太仓人沿着天镜湖跑步或骑行,开启全新一天。湖水荡漾、绿树成荫、沿途风景如画,湖边有序分布着高端酒店、商业、住宅以及企业总部。
天镜湖状如明镜。以“镜”观之,可见太仓如何构建疏朗有致的城市格局、精心调试人与自然的距离。
太仓陆域面积665平方公里,约为上海十分之一。与江苏省内其他县级市相比,太仓不算大,但绿色发展一直“算大账”:城市绿化率高达43%,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70%,均在全国领先,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34%左右、城市规划中近三分之二面积留给农业和生态建设。
航拍视角看太仓,生态绿廊连绵蜿蜒、清澈河道纵横交错,高楼与道路掩映在大片绿地中。如果追江赶海是一以贯之的“大写意”,现代田园城就是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公园、绿地与廊道、水系勾连互补,打造“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的生态体系;50多个街头游园被提档改造,一批林荫路、景观路和湿地公园陆续建成。
太仓主城区有一片300多亩的核心地块,经测算如果开发房地产可带来数十亿元财政收入,但最终选择建设市民公园。漫步其间,植被密布、空间广阔,如同家门口的天然“氧吧”。
先后建成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太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8平方米。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说,“城在田中、园在城中”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共同梦想,新征程上将坚定生态优先,注重城乡统筹,打造既有现代城市功能、又有优美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之城。
与产业升级共进,执着坚守培育制造体系。30年间,太仓工业总产值增长十余倍,“块头”猛增,“脊梁”不改——始终坚守制造业。
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在太仓曾辉煌一时,大批乡镇企业全面开花,虽显分散但打下工业根基。撤县建市后,太仓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大批乡镇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同时引入德国制造技术,聚焦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最终形成“3+3”产业矩阵: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三个特色产业集群。
锚定实体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解到,太仓将研究细化产业链图谱,深耕高端数控机床、汽车核心零部件、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细分领域,着力引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全面提升产业规模质效。
产业升级离不开数字赋能。全球目前有“灯塔工厂”132家,其中50家在中国,太仓占两席。太仓发挥“灯塔工厂”示范作用,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与世界交融共赢,海纳百川助力城市生长。郑和公园内,18米高的郑和铜像巍然屹立。视野开阔的航海家无法预料,当年起锚地有朝一日与世界关系如此紧密。
太仓现有外资企业1583家,投资总额328.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5.3亿美元。德企总数约占三分之一,年工业产值超600亿元,更带动周边600多家民营企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与太仓“3+3”产业集群规划深度融合。
对德合作,一往情深。见证德资壮大过程的太仓市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冯玉良等人介绍,德国人的精致务实和太仓城市精神完全契合,太仓的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也更匹配“小而精”的德国制造业,由此双向奔赴、聚沙成塔,形成目前的开放结构。
数据也可印证:前100家德企聚集太仓历时14年,而从第300家到400家仅用了3年。受访德企负责人回答为何选择太仓,都说起“城市干净精致”和“政府务实守信”,加上产业链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形成良性循环。
太仓欧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席张臻伟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德国人的性格就像是壁炉,要烧透厚厚的壁砖会很慢,但是热起来一定会很长久。据统计,90%以上早期落户的德企都在太仓完成增资扩产。
未来路基
科技创新、未来产业、物贸中心
太仓有多条以当地名人命名的路,如教育家唐文治和核物理学家吴健雄。历来崇文重教、对高端科教资源向往已久的县级市,建成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和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两所大学既是太仓原始创新基础,更是城市发展的动能所在。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博摄
构建城市大脑,积蓄创新力。西浦太仓校区去年9月启用,到2025年将为当地每年输送不少于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校区结合太仓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应设置智造生态、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芯片等学院,已有海尔集团、中科曙光等多家企业参与学院建设。
作为智能机器人学院合作伙伴之一,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赵亮认为,太仓校区让学生在校园就接受专业系统的行业技术学习,增强毕业后的适应能力,还能推动相关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前沿科研项目从技术研发到落地应用提供肥沃土壤。
同样,以“三航”(航空、航海、航天)著称的西北工业大学牵手太仓,面向通用航空、民用航空、信息技术等方向培养人才。该校近千名学生暑期来到太仓,进入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西工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太仓智汇港和长三角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科优势,对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为太仓产业提级换档提供助力。
布局未来产业,提升竞争力。每到周五下班,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门前车水马龙、车流量陡然增高,人们赶往城区或回到上海。占地仅6平方公里,却聚集4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生物医药是太仓“3+3”产业矩阵的重要一环,也是月初深圳行主推的“拳头产业”。为了让“太仓药谷”更具含金量,太仓将充分承接上海张江和苏州的溢出效应,并锁定医药合同服务外包、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三大方向,找准定位、错位发展。
依托优势才能再造优势。采访中太仓干部和企业家多次提及,太仓产业发展最显著特点是充分利用自身禀赋,瞄准升级方向、把准时代脉搏,有的放矢规划布局。
从深蓝到深空,航空航天是太仓另一个“未来产业”。20多年前落户的德企舍弗勒,开发出新型航空发动机轴承,每年可为全球客机节约20万吨燃油,加上西工大等科研机构支撑,太仓提出航空航天产业规模2025年争取突破500亿元。
航空航天发动机换热器铸造工艺曾长期被外国垄断,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量产,但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产值仅200多万元,当地政府仍兑现了房租减免等承诺。太仓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刚表示,航空航天属于全新赛道,未来一定会迎来爆发。
对产业培育的耐心体现在产业生态的营造。“一个园区里,上下楼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华钛瑞翔总经理刘荣华举例,不足百米外就是刚开业不久的北航天航长鹰实验室,将负责检测公司零部件。
提升港口能级,锻造持续力。沿海如果没有港口,大海就是尽头;但有了港口,就能打开面向世界的窗口。2022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历史新高,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25。
联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端服务业,实现“货物量级”向“服务能级”转变。太仓将现代物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进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和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发展。
面向未来,太仓港主要目标不再是做大规模,而是提升功能,将“港口流量”更好转变为“经济增量”。看中物流资源集聚、市场辐射范围广、分拨配送成本低等优势,全球知名运动休闲品牌耐克、斯凯奇等均在此建设中国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太仓产业链也得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把港产城一体化作为城市发展“第一战略”——这是苏州市为新形势下太仓发展定下的基调,与“以港强市”战略一脉相承,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个数百万平方米的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正在港区筹建,集商品展示、物流分拨、交易结算于一体。东南亚的水果、全球的海鲜、各国的名车齐聚,实现一站式“买全球、卖全球”。
当年郑和从这里下西洋把中国带给世界,而今太仓正努力“把世界带给中国”。
一路同行
一生之城的治理之道
在千年古镇沙溪的老茶馆里,两位本地老人一人手执二胡,一人指弹吉他,合奏宛如高山流水,意蕴悠扬,引得路人驻足欣赏。
老人的闲适与自在,可管窥“幸福之城”——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7次登上县级市榜首。太仓把人的全生命周期作为城市建设宗旨和治理指向。
打造人才“引力场”,留人更“留心”。人才是所有城市的核心竞争要素。太仓引才靠什么?
诗人白居易未成名时初到长安,曾被人戏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一语道破初来乍到之难。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当年治下的太仓如今打造“太易居”人才公寓品牌,三年内新增1万套,“人到太仓就有房”。
满足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只要来太仓实地了解就业、创业环境,就能在线申领最高500元的“人才考察礼遇”补贴。“这是一座让人无法拒绝的城市。”去年研究生毕业来到太仓的颜璐聊起太仓热爱溢于言表。
自动化领域从业20多年的龚学培是地道的上海人,两年前到太仓担任通快(中国)机床事业部销售总监,一开始每个周末都回上海,如今已在太仓买房。“与这座城市相遇时的惊喜,没有一丝褪色。”他说。
截至目前,太仓吸引领军人才(团队)达到827人,高层次人才数量超过2.4万人。
构筑完整“幸福拼图”,有尊重更有尊严。让每一颗心灵都有所归属,才能构成一座城市完整的幸福拼图。太仓既为各类人群追求“民生高线”,又为老人、外来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构筑“温暖底线”。
作为人口老龄化率超30%的“长寿之乡”,太仓除了发放高龄老人尊老金等常规动作,还努力发掘老年人“为社会所需”的价值。78岁的教师姚品良退休后发现,许多外地民工子女缺乏照看,于是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辅导学生参加多届全国少儿美术大赛,85件作品获金奖。
定点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九成学生非太仓籍。高标准足球场上,五年级的安徽学生丁睿哲正参加校足球队“百川源源”的训练。“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如百川汇聚。每年举办‘百川节’分享各自家乡故事和美食,没有地域差别,都能找到归属感。”丁睿哲的妈妈范雪萍说,儿子踢了6年球,球队也拿到全省冠军,内向的农村娃越来越自信。
陆晓晨此前是仓库搬运工,在全国首家致力于雇用心智障碍人士的中德融创工场,她成为一名高端汽车零部件流水线工人。最欣慰的不是工作变得轻松,而是收获了尊重。“在这里我们不会被当作特殊人群,大家都在平等地创造价值。”表达并不流利,但收获尊严的她眼中有光。
过去十年,太仓低保标准由每月570元调整至1095元,5年来累计发放困境儿童生活保障资金超千万元。达到常住人口三分之一的太仓市民注册成为志愿者,常态化关爱弱势群体。
太仓市海运堤罗腾堡德风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博摄
从“造景”到“育境”,品质兼具品味。红砖粉墙、塔楼尖顶,极具欧洲中世纪的复古情调——在新浏河畔的海运堤,太仓最新的“造景”之作罗腾堡德风街去年底开业,完美还原德国小镇风貌。
跨越山海,“家在太仓”。不久前举办的“春天的信念”中德诗歌朗诵会上,德企高管克里斯蒂安携中国妻子和两个孩子登台,朗诵了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的《幸福》,已在太仓生活8年的这家人节目尾声一齐用中文说:“这就是我们幸福的家。”
“幸福之城”,绝非偶然。太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水平是同等经济体量县市的近两倍,每年超过80%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市民生活“不出圈”,幸福更“出圈”。
城乡统筹,短板不短。太仓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5:1,是全国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2000亩地9个人就能种好,秸秆打包发酵后作为饲料养羊,羊粪肥田后产出的富硒大米一斤能卖到16元。”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介绍,“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支撑起生态循环农业,去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万元。
在外闯荡两年后,王梦洁决定回到故乡东林村,依田而居的农民家庭住进现代社区的电梯房。“回来后想不到还有薪金、股金等福利。”她说村里生活与城市几无差别,还多了城里人向往的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是生活品质的“诗意栖居”,太仓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让精神品味的“诗和远方”触手可及。包含齐白石、徐悲鸿等绘画大师作品的高规格开馆展免费向市民开放,开馆两个月接待参观者超7万人次。
美术馆的观景平台是一个半开放的窗,向外望去,市民公园里有人陪着孩子到儿童区域玩沙,情侣在静谧的林荫小道上散步,还有人走进湖畔的自助有声图书馆“听”书……
以窗为框,春夏秋冬四时风景映入眼帘。设计者匠心独运:观景窗被设计成长长的矩形,犹如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中国式现代化的江南盛景图正徐徐绘就。(记者刘亢、张展鹏、杨绍功、杨丁淼、陈圣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推荐阅读
-
芯片软件题材股票有哪些(芯片 软件)
2023-04-25
以港强市,港口被视为太仓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
用友 portal(用友网络)
2023-04-25
以港强市,港口被视为太仓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
金店加工黄金吗(金店加工黄金首饰)
2023-04-25
以港强市,港口被视为太仓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
动力煤809期货(动力煤2109期货社区讨论)
2023-04-25
以港强市,港口被视为太仓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
海蜇怎么做(海蜇怎么做好吃又简单方便)
2023-04-25
以港强市,港口被视为太仓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
用友软件索引被破坏(用友软件索引被破坏怎么办)
2023-04-25
以港强市,港口被视为太仓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