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丁香财经网 >> 消费

利率市场化 金融脱媒 银行体制(推动利率市场化)

日期:2023年07月06日 05:50 浏览量: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引发房贷市场震动?

  利率市场化源于“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理论。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他们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等现状,探讨了“金融抑制”(financialrepression)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主张发展中国家宜采取包括利率市场(自由)化、浮动汇率制度在内的手段来实现金融深化,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上就是充分发挥资金的价格——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资金流向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金融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类金融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主体和融资工具单一,市场机制不健全,运行效率低下,各市场存在一定的垄断和分割,造成了资金无法在各金融市场之间自由流动。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脱节,打断了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循环,导致金融资源的刚性配置、结构性失衡和寻租行为。其后果是,“影子银行”由此大量滋生。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特别是在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市场化将起到积极作用。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发挥利率机制的传导作用,实现宏观调控的市场化转变。金融机构参照央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自主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也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政府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有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由行政直接控制向市场间接控制转变的重要条件。最后,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倒逼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转变经营模式。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背景下,商业银行能否加速金融创新、提升创新业务和非利息收入比重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改革具有示范作用。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权,为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利率风险大大上升,这在客观上又对金融创新提供了需求。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增值、保值提供机会。

  在西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不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而是参照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通过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全社会投资与消费的冷热。至于种类繁多的存、贷款利率则完全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实力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自行制定,或者与客户协议利息,中央银行无权干预。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银行资金雄厚,经营管理水平先进,它完全可以在利润有保证的前提下,比竞争对手以更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以更低的利率放出贷款,或者说谁的资金、成本、管理有优势,谁的金融产品就有价格优势。

  但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利率的形成主要受制于经济政策的影响,政府不仅规定了利率的总体水平,而且还规定了各种利率的具体水平(即规定了利率结构),并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严格管制,使利率严重地表现为“非市场化”:何时需要调整利率、调整幅度多高、利率浮动范围多大,都由国家统一规定——这种利率管理模式实际上仍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各地都遵循统一的利率政策,不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和资金供求状况的差异灵活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家制定的利率政策。这种情况使得利率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调节作用受到许多限制,并由此而削弱了我国分层次宏观调控的效果。长期以来,从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存贷利率到居民、企事业单位在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活期利率到定期利率,从短期利率到长期利率,都无一例外地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这就意味着无论银行的管理水平差别有多大,它们拿到市场上出售的产品价格都差不多。

  利率管制是我国特定时期的特定经济政策所产生的一种金融体系产物,所以其局限性和对我国融入市场经济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利率管制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当利率受管制而处于较低水平时,投资者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一些原来无力借贷的低效率企业此时也可获得资金,这促使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不恰当地鼓励了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不利于发挥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一国以不具优势的要素去替代优势要素,对其经济体系的效率而言是一大损失。其次,利率管制阻碍了企业创新和经济活力。对利率的全方位管制使得处于借贷资金供给方的金融机构不能自由建立内部风险规避机制,难以在金融产品设计定价环节实现低风险和流动性的经营目的。面临拖欠贷款的道德风险,收益的高不确定性以及难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极度低的贷款利率上限强化了金融机构逃避风险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新创立企业和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型企业由于缺乏信誉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支持,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外,由于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存贷利差极小的情况下,各个金融机构只能为储蓄者提供很少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既无法满足资产持有者的各种利率风险偏好,又缺乏剩余的竞争因素来强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结果造成金融机构的近乎垄断状态,金融服务成本居高不下,而社会总福利则因此而下降。最后,利率管制往往同时包括压低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两项内容。对利率水平的人为压制的后果是极大地刺激了资金需求者对贷款的获取欲望,但信贷配给制则又使有限资金的流向局限于某一范围之内,对资金超额需求与有限配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金融黑市虽然是市场对管制短缺的一种自发反应,但是诸多缺乏法律保护的因素决定了它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局面的破坏性;而信贷配给制度则诱发了频繁的“寻租”行为,加剧了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信贷配给并非完全依据政府产业政策,而是根据借款者的资金和信誉情况、私人交往或友谊,甚至是借款者支付回扣的多少来分资金流向。这样一来就会使企业之间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去争取优惠的信贷资金而不顾企业内在价值的提高。

  鉴于上述弊端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历了利率管制所带来的发展期后,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解除利率管制,放松金融约束。在我国,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的弊端也已经日益凸现,并已严重影响到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发展。为此,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基准利率作为各类金融产品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是重要的金融市场要素,也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核心环节。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最广的基准利率是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同业拆借市场有所萎缩,LIBOR报价的参考基础弱化。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爆发多起报价操纵案,严重削弱了LIBOR的市场公信力。此后LIBOR管理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仍未获得市场广泛认可。2017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2021年底后将不再强制要求报价行报出LIBOR。这意味着届时LIBOR或将退出市场。

  为应对LIBOR退出,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积极推进基准利率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替代基准利率的遴选工作。各经济体选定的新基准利率多为无风险基准利率(RFRs),由各经济体独立发布,均为实际成交利率,仅有单一的隔夜期限,且绝大多数由中央银行管理。例如,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选择了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英镑隔夜平均指数(SONIA)、欧元短期利率(€STR)和日元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TONA)。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1996年开始的,到2015年10月,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作为标志,历时二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这在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

  2019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公告,在报价原则、形成方式、期限品种、报价行、报价频率和运用要求等六个方面对LPR进行改革。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去年8月20日,LPR改革后的首次报价出炉。截至目前,LPR改革即将走过完整的一年。“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梗阻,从长期来看推动利率市场化,从短期来看则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谓‘一石二鸟’。LPR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再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利率都是按照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以“上浮××倍”“打××折”的形式来确定。LPR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2019年7月LPR改革实施后,银行发放贷款时,利率以“LPR±××个基点”(1个基点=0.01%),或“LPR±××%”的形式来确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的公告,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借款人可与银行平等协商,并决定贷款利率“换锚”为LPR(浮动利率)还是转为固定利率。一般来说,房贷借款人均会受到此次转换的影响,但有几种情况除外:一是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组合贷款中的公积金部分;二是固定利率贷款;三是2020年底前到期的个人住房贷款。如果符合这3种情况其中之一,就不受此次转换影响。对于转换期间房贷利率水平,央行规定,转换时点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也就是说,2020年全年个人房贷利率水平与以前一样,维持不变。而从2021年1月1日起,如果选择固定利率,剩余期限内,房贷利率与当前的利率水平保持一致,与LPR利率变化无关;如果选择浮动利率,今后的房贷利率会随着5年期LPR的变化而变化,LPR每月公布一次,或升或降或维持不变。此外,根据央行此前公告称,从今年3月1日起,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原则上应于今年8月底完成。以五大行集体宣布8月25日起将存量房贷利率统一转为LPR为代表,近期银行加大了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推进力度,考虑到存量贷款规模远超LPR改革后的新增贷款,随着基准转换工作的完成,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将更加明显,而以人民银行为代表的贷款基准利率或将成为类似计划经济的产物从此成为历史。

推荐阅读

利率市场化 金融脱媒 银行体制(推动利率市场化)
北京个人贷款融资(北京贷款融资机构)
利率市场化 金融脱媒 银行体制(推动利率市场化)
信托 资管 利率市场化(信托资管规模)
利率市场化 金融脱媒 银行体制(推动利率市场化)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丁香财经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4059363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资讯
邮政信用卡管理中心电话(邮政信用卡管理中心电话是多少)
邮政信用卡管理中心电话(邮政信用卡管理中心电话是多少) 2023-07-06

“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

铁矿石期货炒单(铁矿石期货交易手册)
铁矿石期货炒单(铁矿石期货交易手册) 2023-07-06

“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

深圳社保新规挂靠
深圳社保新规挂靠 2023-07-06

“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

沈阳的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沈阳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网站)
沈阳的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沈阳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网站) 2023-07-06

“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

淄博新联化物流有限公司(新联化工有限公司)
淄博新联化物流有限公司(新联化工有限公司) 2023-07-06

“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

股票dma的牛公式(股票dma指标详解)
股票dma的牛公式(股票dma指标详解) 2023-07-06

“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